寒冬来临,我们该如何应对?
与众多品牌合作,预测未来宏观趋势、消费者细分以及特定品类,帮助品牌更好地应对时局变化。我们在中国积累的十多年咨询经验、数据积累、市场洞见,以及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等优势,都为我们的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但在分析之外,还有一个对消费者行为及其消费方式产生极大影响的因素但总被忽略的因素——天气。
一直以来,我们都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天气变化,这也是我们对最新发布的今冬预测感兴趣的原因。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北方、东北、西北以及南方部分地区的温度,都将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我们所有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寒冷的天气总能影响我们的情绪,使得出门频率和购物欲望纷纷降低。不仅如此,我们的消费方式也因此发生转变,推动电商业务的提升以及其他数字行为的出现。
所以,对品牌来说,适时调整营销计划,有助于更好应对寒冬带来的消费转变。因为这种转变,可能会引发从时尚、食品饮料,到美容和保健领域的产品及其形式上的改变。随着冬季来临,席卷去年冬季的雪上运动热潮可能再次来袭,而最近流行的露营、骑行和滑板等活动的热度,可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逐渐降低。因此,通过机智、诙谐或富含情感的角度,运用易于建立联系的天气话题,引发消费者共鸣,有助于加强他们与品牌的联系和偏好。
由于中国不同城市间的气候差异明显,品牌在确定主打产品和营销推广方式时,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本地化和区域定位。比如在上海的消费者不像在沈阳,需要足够厚实的衣服抵御寒冬。相较于更潮湿、温暖的广州,身处北京的护肤品消费者,则更倾向于选择免受干燥、寒冷气候影响的护肤品。
就在不久之前,中国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也创下了61年来降雨量最低的记录。这种从极端炎热,到即将来临的寒冬引起的剧烈气候波动,使很多中国消费者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来自于气候变化的威胁。据联合国(UN)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受极端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本世纪中叶,将会有近85%的人口面临与气候有关的灾害。不过,盖洛普(Gallup)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并不会如预期那样,担心未来因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2021年,仅有20%的中国消费者将气候变化视为“非常严重的威胁”,低于2019年的23%。而这一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果为48.7%。
本周Skinny重点关注的两个要素是:是否需要调整营销计划以适应比往常更寒冷的冬季;以及,中国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之处。联系China Skinny,掌握更多相关资讯,以助您抵御寒冬。